中心动态
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拍讯展讯
大事记
委员会公告
中心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当代绘画
发布日期:2016-03-11
一位拿着画笔跳舞的画家
——忆阿老

双人舞(速写) 阿老

话剧胆剑篇(速写) 阿老
      9月13日上午,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去八宝山与敬爱的老师阿老告别。
      老先生安详地睡在那里,高高的额头,白净的皮肤,面带微笑,还是像平时那样温文尔雅,睿智可亲。
      人人手持几天前阿老先生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那笑容可掬的珍贵照片,向老师鞠躬。谁会料到他走得这样匆忙,心中不禁闪现出许多对先生的追忆。
      记得上世纪80年代,辽宁美术出版社在大连组织主办过一届全国速写大赛,从北京邀请到丁聪、阿老、董辰生和我做评委。由于全国作者投稿参赛作品数量相当大,评选工作很是辛苦。当年已经60多岁的阿老先生,席地而坐认真挑选摊满一地儿童速写作品的样子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说速写是训练眼快、脑快、手快,迅速捕捉对象的重要绘画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儿童美术教育训练的特殊性,不能以成人的理解过早地把技法强加给孩子,这无疑是对孩子们天真活泼、自由纯真的抹杀。这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美育在国民的素质教育中如何从娃娃抓起?不能通过评奖反而害了孩子!他还强调:片面偏重依景写生、被动地描摹对象,不重视速写、默写、记忆形象能力的培养,是很难成长为有创造力的画家的。像叶浅予、黄胄都是速写能手,一生创作旺盛的画家。
      评选劳累了一天,晚饭后我们在海边散步,阿老先生偶尔轻松地打着口哨,上大学时我知道阿老有演奏“鼻琴”的绝活,便鼓动他给大家露一手。所谓鼻琴,不是什么特种乐器,是用食指、拇指捏住鼻翼,控制鼻腔共鸣发出气息声响的特技,他的鼻琴一曲《东方红》和《北风那个吹》,使大家大开眼界,引起一片啧叹!天性幽默、风趣、平易的阿老兴犹未尽,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段他第一次住进五星级大宾馆闹出的笑话。晚上要入睡了却在床上找不到被子,最后无奈钻进薄薄的床单里冻了一宿。第二天清早,服务生进门见状惊讶!老先生火力真旺,大冬天还敢睡在被套的单子里,原来是大宾馆把被角紧掖在床屉下,被子和褥子连在一起,阿老误把被子也当成褥子了,难怪他找不到。
阿老生来“颜值高”,清爽的脸廓上嵌着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一撮小胡子,一头乌发打理得整整齐齐,没有半点邋遢艺术家的样子。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是大家公认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凡是了解他的人,更为阿老的真善至美的品格所感动。
      他是1958年由人美出版社创作室调到我们学校(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教的,家就住在鼓楼大街的一个小胡同的平房里。他的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时轻时重,得老先生悉心照料,夫人娘家人怕长此下去耽误、影响阿老的事业和身体健康,便多次主动提出希望阿老办理离婚,可是阿老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病妻到离世,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一提到这些,凡是认识他的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两个字:好人!那时老先生家住房狭小,记得屋里放着一个半新的双人沙发,茶几下铺着块波斯花纹地毯,室内陈设简朴,却颇有品位和艺术氛围,当时我们觉得阿老的人、家和画都特别美,让人羡慕死了。
阿老为人低调、乐观,待人热情、坦诚、宽容,视同事对学生如同家人,关怀备至。
我们60级油画班同学金辅堂深情地回忆说,他的毕业创作得到老先生的精心帮助。当毕业创作进入紧张焦灼阶段,一天傍晚,他走进画室,发现一个人影蹲在他的创作画前,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阿老先生默默地在帮他修改自己画了好几天都没能解决好的儿童形象……
      70年代,住房相当紧张,吴冠中先生一家五口一直住在什刹海会贤楼院的两间平房里,每逢休息日,吴先生让爱人带着孩子躲出去,他在屋里东移西挪腾出个地方好写生作画。这一直是时任工艺美院副院长阿老的一块心病,为解决吴冠中先生的住房奔波忙碌,还主动拿自己的画作去搭人情,最后终于在劲松解决了两套小两居室,从此吴先生有了自己的袖珍画室,在这里他画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阿老自幼得到祖父爱好书画的熏陶,却没有正规学画的机会,直到1944年参加新四军搞宣传工作,一边学一边画抗日宣传画。1946年在山东新华书店当美术组长,由于工作需要开始设计封面、插图、年画,还经常为老百姓和战士画速写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是一位完全靠自学成才进入美术创作生涯的画家。其中代表作年画有《中朝部队前线联欢》、宣传画《全中国儿童都热爱您》、小说插图《跟随毛主席长征》等作品,开始被人们熟知。
50年代,阿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发表了大量的国内外舞蹈速写,到70年代的彩墨舞蹈人物画创作更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热爱。尤其是他的炭笔舞蹈速写,用线娴熟流畅,造型准确生动,主线有辅线的铺垫,映衬犹如合唱队的多个声部,男低音烘托着花腔女高音,增添了画面的韵律节奏变化,耐得住人们去细细品味。
      70年代末,我调到《舞蹈》杂志当美术编辑,有机会经常约请叶浅予、阿老、李克瑜和苗地、何韵兰诸先生去剧场现场速写舞蹈。我注意到阿老先生习惯用火柴棍记录舞姿的方法,快速、简明、准确,待回家后,再靠他超凡的记忆默写能力和平时积累对不同舞蹈风格的把握,对着镜子反复比划琢磨,直到找到满意的舞姿才动手作画,他是一位拿着画笔跳舞的画家。
阿老不仅是广大读者喜爱的画家,也是舞蹈界的良师益友,许多年轻的舞蹈家是看着阿老的舞蹈画长大的。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让年青一代舞蹈家从欣赏阿老舞蹈的速写作品中得到反观、反思,启迪舞者的灵感和对自身表演、创作的再认识。鉴于此,2005年当阿老先生85岁生日时,《舞蹈》杂志用彩页双版刊载阿老的舞蹈彩墨精品以示祝贺。我代表编辑部撰文,其中写道:“阿老先生是中国杰出的舞蹈人物画家。20世纪50年代与叶浅予一起共同开拓了中国舞蹈速写的新领域。为中外舞蹈表演艺术家及其作品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艺术形象,无论舞蹈速写还是舞蹈作品人物画,都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极强的审美享受。”
      我还清楚记得我和爱人去呼家楼北里给阿老先生送这本杂志时,他在院里暖暖的阳光下,流露出安谧、平静、满足、幸福的笑容……人们喜爱他的舞蹈人物作品《于阗歌舞》、《盅碗舞》、《傣族舞》、《延边鼓舞》、《拉萨之舞》、《天鹅湖中之双人舞》、《缅甸古典舞》、《南亚之舞》、《西班牙舞》等,笔墨讲究、设色绚丽而不失典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喜闻乐见。
      可惜2005年后,我担心阿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忍打扰而减少对他艺术的跟踪和联系,至今我手机上仍保留着2009年1月26日春节时阿老先生回复我的一封短信:“收到贺信,谢谢,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阿老。”
      阿老一生淡泊名利,许多优秀作品在社会和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以及国际友人收藏,而自己手中存留不多,生前没有举办过个人大型画展,直到90高龄在友人的帮助下得以出版较为全面的画集,使我们有机会见到阿老在30年艺术教学中留下的许多精彩的油画、水彩和素描作品,更全面地认识到阿老先生的艺术魅力,因而也加深了对这位一生不事张扬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的敬仰与热爱。




返回列表 >> 
网站首页关于委员会新闻中心委员会顾问组织机构大事记委员会领导委员会公告名家风采作品赏析
电话:0411-84407888 84603999 传真:0411-84407888 邮箱:zonglin1955@sohu.com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5 京ICP备133982343号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联合路8-1号 技术支持:中世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