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民族地区艺术文化的重要体现,凝结了民族地区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丰富的美术资源不仅可以为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拓展空间、提供素材,而且可以为培养民族地区学生情感认同、审美取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将其运用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对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完善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体系并凸显其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审美意识与不懈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情怀。只有正确认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将这一资源与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有机结合。
1.多样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为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刺绣、染绘、年画、剪纸、银饰等类型繁多的民族民间美术,这些民间艺术以特有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着各个民族的风俗民情和审美取向,蕴含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承担着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有效完成这一重任,就需要植根当地文化土壤,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资源,将特色鲜明的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运用到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作为当美术教育的独特资源。如,当地民俗艺术、建筑、服饰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素材,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当地丰富的民俗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校美术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弥补美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素材的不足,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品位的提高。
2.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浓郁的乡土情怀有助于美术教育更具生活性和民族性
一些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存在着重教材、轻实践,重技能传授、轻审美素养培养,缺少民族乡土气息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伴随当地民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及审美取向的存在而发展的,体现了民族民间美术独特的乡土性,而且,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受到诸如刺绣、染绘、年画、剪纸、服饰和银饰等民族民间美术的熏陶,这些艺术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民族民间美术的乡土性特点,有助于丰富美术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有助于美术教育更具生活性和民族性。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中,在促进美术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积极传承民族美术,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爱乡情结,增强其对民族和家乡的认同感。
二、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运用的路径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对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吸收、借鉴还不够充分,美术教学常常出现与当地文化艺术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探索如何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是突出民族特色教学,切实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现实问题。
1.全面整合民族民间美术资源
“整合”是指通过整理、协调重新组合。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整合,是指把需要纳入民族地区教育活动的艺术资源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合理重组,以保证资源能够很好地服务教育活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各自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在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教育体系前,首先要依据教育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吸纳合适的资源进入民族地区美术教育。要依据美术教育的教学知识体系,善于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选择并提炼出可以纳入其教育体系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内容,这是全面整合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尊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原有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炼,将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经过选择和建构后纳入教育体系。同时,还需要对那些没有被符号化、概念化的资源形式进行归类整理。符号化、概念化的艺术形式会使资源内容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学生还可以在对符号、概念的了解中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进行进一步体认。当然,民族民间美术是在传统社会中产生、发展而来的,这就要在当前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和审美内涵,赋予其符合当前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成为优秀的美术教育资源。
2.优化和完善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教学体系
坚持以艺术教育教学规律为原则,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进而优化、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是民族地区美术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和完善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教学体系。
其一,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充实进教材体系。美术教育内容是教学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支撑与依托,是一定的美术思想、观点、技能、知识、言语、信念、行动与习惯的总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成效。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育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除了要考虑通用性、与国家课程的一致性等因素外,还要注重民族性、地域性和特色性。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礼仪节庆、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这些资源可以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的教材内容,如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剪纸、染绘、雕刻、图案等都可以充实到教材体系中。同时,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将民族民间美术的工艺、元素以及审美取向以案例的方式引入课堂,使民族性资源充分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教材体系中加入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有助于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与知识体系,更加突出美术教学的民族特色,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材知识。
其二,与民族民间美术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在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美和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民族民间美术源于生活,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丰富的美术资源可以为民族美术教育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平台,民族村寨、民俗博物馆、民族艺术馆、手工作坊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场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考察民情风俗,亲身体验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和特色;到工艺手工作坊参观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工艺美术品的制作,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各种民族节日积极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如剪纸、染绘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或民间艺人通过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介绍民族民间工艺制作流程及其审美内涵,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艺术内涵,促进他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三,增强教师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能力。教师是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和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结合的重要中介,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主要通过教师对美术教育产生影响,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需要有效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美术教师对本民族、本地区美术的了解和认同是基础,正如有学者指出:“如果社会要取得成功,学生必须成功;如果学生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取得成功。”显然,作为教学课程具体实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对民族民间美术知识的把握直接影响美术教学的实效。因此,在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中,应探索实地调查、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美术各类资源的选择利用、对民族民间美术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把握以及民族民间工艺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民族民间美术与当地民众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善于从身边所处的生活环境挖掘各种有利于美术教学实施的资源,并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适当的美术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
3.搭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优化、整合后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建立网上课程数据库,对于提高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美术在艺术表现、审美取向、技艺手法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不受时空所限,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特点,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和接受方式,为扩大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渠道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拍照、摄像等数字化技术将相关美术资源存储起来,同时建立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网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容,使学生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感受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从而促进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更加有效地融入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载了中国美学的内涵,又以特有的视角,展现着一个民族鲜明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共性。将民族民间美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理解,为民族民间美术创建一个快速发展的文化情境,构建一种通俗易懂的、本土化的民族民间美术体系,从而使得民族民间美术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总之,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与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还可以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