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文化的载体,美术教育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重要作用,还担负着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传承的重任。传统应试教育中,美术教育普遍不受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开始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当前全球一体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美术教育在新时期更要发挥自身的功能,担负起传承本土文化和进行创新的责任。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本土文化传承的缺失
当前,我国各阶段美术教育中很少能够契合本土文化传承的要求,其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缺失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涉及本土文化传承的内容。当前美术学科的教科书一般都是统一的,教科书中有关于地区文化的内容,但是也只是针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区的例子,而并没有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第二,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照本宣科,仅仅按照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设置进行美术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都没有设置美术课程,更遑论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本土文化传承了。第三,美术教育的主导者也就是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不够。当前,由于美术教育本身不受重视,导致很多美术专业毕业生不愿意走上教师的岗位。而走上教师岗位的美术教师往往是科班出身,并不以本土文化见长,甚至某些教师仅仅推崇西方美术,导致美术教育中本土文化传承的缺失。
二、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其实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首先,美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的传承需要美术这种独特又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美术作品相较于文字资料更加生动、具体,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多的文化传承都是通过文字形式来进行的,文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但是对于艺术场景的再现和铺展并不是视觉化的,需要加入大量的想象。而美术是最直接的视觉化的艺术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其次,本土文化的融入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将本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既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东西相距甚远,再加上各地的地理状况和人文环境都不相同,造成了中国各地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这种文化差异反而给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现实素材。例如,西部山区的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第一次看到大海,而海南的学生也能够看到皑皑白雪下中国江山的巍峨。并且中国的本土文化作为一种特色,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带有中国本土文化的美术作品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中国,认同中国。
三、美术教育的本土化传承策略
要想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传承本土文化方面的作用,应当先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积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当前的美术教育。应当充分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当前,美术教育在本土文化传承上存在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美术教育本身不受重视。如果连美术教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就是无根之水,根本不可能实现。在保证美术教育地位的重视和提升的前提下,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本土文化研究,设置符合地区实际的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方法,据此来进行美术教育的创新。美术是基于现实的文化表现形式,要想提升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色进行总结,再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文化传承不是美术教育一门学科可以做到的,各地还应当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例如,陕西地区的美术教育就可以将剪纸作为美术课程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教育,西南山区则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其次,创新教育方法。美术课程与科学文化课程不同,其实践性要比大多数的学科更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具有特色的景点进行写生,邀请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老人进行讲述,并向学生展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掘艺术的来源,将身边常见但是有独具特色的事物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最后,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兼顾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又能够将本土文化和美术的艺术精髓传达给学生,以适合学生的审美认知和需求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育。例如,上文中所说的剪纸课程就可以设置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而写生则可以设置到中学美术教学中,对于高等教育的美术课程,可以设置一些较为深刻的理论,与美术实践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围绕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展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使当地的本土文化得以延续,还极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审美观念,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各地的文化因为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而美术教育也因为本土文化因素的介入而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内涵。
|